close

還記得去年9/10月一連串的傾盆大雨加颱風嗎?梅姬颱風過後第二天,一向很少有焚風的長濱更是被那有如死神過境般的焚風給吹得一片枯黃焦黑,所有綠色植物幾乎無一倖免,連我家的洛神田也是一片光禿禿的慘況。

平地是被焚風吹得死傷遍野,山上就更慘了。除了死神般的焚風吹過,連續兩個月的大雨更是把土石沖蝕,很多地方產業道路的路基被掏空,全斷半毀的比比皆是,那陣子鄉公所的人忙翻了,忙著去勘災、聯絡機具來維修、還要騎著歐兜麥穿越危險重重的半毀道路去山上的人家探訪,確保那些住戶人畜平安。

我們山上的洛神田旁邊的產業道路也是一片狼藉,舊的邊坡水泥矮牆整個滑到5公尺遠下面去。

20161227_124401.jpg

這段坍得太嚴重,不只道路要重鋪,邊坡還要先打鋼筋再灌水泥。

20161130_111120.jpg

雖然他們很辛苦地趕工把道路重鋪以利村民通行。可是也把我家種了10年的枇杷樹給剷了,就為了讓他們的小山貓可以停在路邊以便第二天繼續作業。圖片正中央的那塊光禿禿原本就是枇杷樹長的地方。去跟鄉公所反映了兩三次都沒有結果,讓人有點氣憤。

20161130_111042.jpg

林務局怕古道因為連續兩個月的大雨也有所損壞,所以找上部落的社區發展協會,請協會找工班上去勘災。身為古道維護員之一的阿耀大哥找我一起去,因為他知道我愛爬山,去爬山還有工錢可以領哪裡不好?!於是一早七點多我就包袱款款,腰繫手鋸、手拿番刀、背袋裡還不忘放進兩罐啤酒上山喝,真是太聰明了我!

跟阿耀大哥一人一台機車從村莊出發,到古道水圳頭那端入口的產業道路很多地段崩的嚴重,雖然鄉公所有來請人臨時補強,不過路況還是很糟。我們兩個一邊停車一邊心裡覺得不妙,古道可能災情慘重吧!

果不其然,從古道入口到水圳頭快兩公里的路途真是只有一個字形容——慘‥慘‥慘……ㄟ,我好像形容了三個字?唉,不管,反正就是很慘啦!雖然路很平緩沒甚麼上下坡,但是因為沿路都是泥岩層,所以植被被沖蝕的很嚴重,整路泥濘不堪。

20161027_083254.jpg

20161027_083730.jpg

雨下得太多,積水都乾不掉,有些地方的水窪超深的

20161027_083936.jpg

連這麼大的石塊都被沖下來。

20161027_084659.jpg

之前埋設的引水管線被沖蝕的露了出來

20161027_083913.jpg

這個更恐怖,原來的引水水泥橋被沖到下游快10公尺,有一天應該會在海邊看到這座水泥橋的屍體吧?!

FB_IMG_1488981359175.jpg

鐵橋的旁邊有造路的痕跡,是有機具上去維修吧?!

20161027_083510.jpg

沿途驚心動魄的慘況讓人憂心,不過也發現了一顆好大好漂亮的白色巨石。阿耀大哥說以前山上很多這種白色的石頭,不過後來就少多了,應該是有人挖走的。

20161027_084536.jpg

這個就很明顯了,看胎痕應該是這兩天的事,痕跡還很清晰。

20161027_084048.jpg

果不其然,遠處就有一台怪手在工作。

20161027_084837.jpg

我們走近怪手跟司機打招呼,阿耀大哥詢問了司機崩壞的狀況跟維修進度,司機也是附近村莊的人,所以又多哈啦了兩句,司機先生還要請阿耀大哥喝啤酒,真是熱情。

20161027_085021.jpg

終於到了水圳頭,挖塞!此處災情比起前面又更淒慘。因為這裡是溪流,下雨時上游所有溪水都匯集到這裡往下衝,所以從這張照片可以很清楚的看見水量最大時溪水的高度在哪裡。那兩條繩子是從右邊道路要跨過水泥牆可以拉著過來的,高度約莫是在胸部的地方。在繩子上可以看到有草掛在上面,表示當時的水勢至少是到人的胸部這麼高。

20160827_162202.jpg

FB_IMG_1488981396128.jpg

http://file:///C:/Users/aminaking/OneDrive/%E5%8F%A4%E9%81%93/%E4%B8%8B%E8%BC%89.htm

這麼大棵的樹幹就這樣躺在河床上,可以想見當時的水勢多麼驚天動地。畫面右下角本來有一漥水池可以泡水,8月份的時候還帶著台灣熊會長一行人來爬古道,當時就在那漥水池裡泡水消暑的,現在已經完全被淤砂給填平了。

 

FB_IMG_1488981390778.jpg

去年8月河床的照片

20160827_161339.jpg

我們坐在河床上小小休息一下,前方古道入山口簡直像被炸彈炸過一樣,樹木被上游沖刷下來的巨石給炸得支離破碎,折枝斷根。

20161027_085714.jpg

不過再上山山徑的狀況就好多了,其實應該說是一點事也沒有,除了一些擋在路徑上的枯枝,太大的就鋸斷,小小的就踢到路邊。我們兩個就沿路當登山健行般的順利走著。

FB_IMG_1488981404702.jpg

因為整個古道都要巡,一直要到花蓮安通段,所以快接近中午時我跟阿耀大哥兩個人就去古道一半路途的打鹿岸吃飯休息順便查看損害狀況。這個打鹿岸是當初部落工班在修建靠近安通越山的工程時蓋的,因為來回村莊行程太遙遠,所以在靠近水源的地方蓋了一個打鹿岸以便可以住在山上工作,一個星期再下山採買補給。前年腦公也上去參與修建古道,一個星期只見到一次面,真是可憐。

不看不知道,走近一看,挖塞……山上的雨勢看起來比平地要大得多多,整個打鹿岸已經半毀,帆布被雨水壓垮,下面的帳棚都倒塌了。連在溪邊搭蓋的洗澡間也被溪水沖到無影無蹤。

FB_IMG_1488981421092.jpg

我們兩個草草的吃完午餐,我拿出在家時準備的大垃圾袋,順手撿了一大袋垃圾回家,還順便撿到一個寶貝,讓我開心了好久。我是在溪邊的石塊堆裡發現的,本來以為又是工班丟的瓶子,裡面全塞滿泥土,正準備丟進垃圾袋,ㄟ,上面的字吸引了我的注意力。仔細一看,挖……

170309110337.jpg

看清楚了嗎?大日本麥酒株式會社製造

這可是日據時代的啤酒瓶耶!趕緊把裡面的泥沙沖乾淨,玻璃瓶完好無損,連一小塊缺角裂痕都沒有。阿耀大哥說之前在打鹿岸工作就看到好幾個,不過有些破掉了。下次我一定要自己上山好好挖寶!

不過這也讓我想到,如果我們現在丟的垃圾,百年後的世人走這條古道撿到寶特瓶、鋁箔包甚麼的,是不是也是一樣當寶貝收藏?哈哈~~真是無厘頭啊~~~~總之,我一點也不介意把百年前的垃圾當寶貝。

越靠近安通越山稜線,路況維持得越好,甚至是太好了!植物長的之茂盛的,路徑都快看不到,我們甚至必須邊走邊砍路,所以走得很慢。

FB_IMG_1488981426036.jpg

阿耀大哥超勇猛,一馬當先手裡的番刀揮啊揮的,路就跑出來了。要不是這段路很陡,所以旁邊有牽繩索,不然誰看的出來路長在哪裡啊?!

FB_IMG_1488981430740.jpg

越接近稜線頂端的植物長的越茂盛,你看這姑婆芋,像不像來到大人國了!所有植物的尺寸都大五倍,相形之下人類顯得好渺小。

FB_IMG_1488981443802.jpg

還有很可愛的攀爬植物,你看那個吸盤像不像壁虎的腳?我覺得我根本不是來勘災,而是來逛花園的,哈哈~~

FB_IMG_1488981451391.jpg

終於到了稜線頂端,再來就是平路了,因為這段路沿著稜線開的,然後往北會接到花蓮段的古道。在這個叉路口,有登山隊釘的指示牌,其實我一直在掙扎要不要把它拔掉,因為實在有礙觀瞻。不過既然林務局還沒正式做告示牌,就先讓它留在這邊指示方向吧!雖然我極不建議遊客們自己去爬古道,除了路徑其實不像一般大家熟悉的例如陽明山步道那樣明顯,很多是幾乎沒有任何痕跡可追尋的,所以一個不小心就很容易迷路。

以下影片就是安通的年輕人自己去爬古道迷路差點回不來

還有就是通往古道的產業道路路況很差,不管是西邊的花蓮安通段或是東邊的台東南竹湖段。西段安通段將近五公里的產業道路不只陡峭,路也很小,一般車輛根本上不去,除非是像JIMMY那種四輪傳動小吉普,而且梅姬颱風把路也沖毀了一段,必須繞道上去,那就不只5公里了。而東邊的南竹湖段就更慘了,一樣也是5公里的路程,雖然比較沒那麼陡,不過幾處路段下雨時很滑,青苔滿佈,加上去年的風災把產業道路沖刷得柔腸寸斷,連小吉普都很危險,因為路隨時有坍掉的危險。除非全程都用11號公車代步,古道山徑約8公里,加上東西段的產業道路各5公里,如果不是很習慣爬山的人,一天可能會走不完。

第三點,古道本身非常有故事性。它是八通關古道的海岸線延伸,從清朝時期就有,歷經清朝、日治時期、國民政府的修建,它是傳教士來東海岸傳教的道路,也是物質被管制時期的走私道,更是南竹湖與安通部落的通婚道。古道本身的歷史故事多的講不完,絕對不是來爬爬山這麼簡單,所以非常建議要來爬山的山友可以僱請一位當地嚮導,保證你對安通古道的印象絕對不只展望很好、體力挑戰,或是征服步道的名單裡多一個戰利品而已。

上山那天稜線頂的天氣很差,陰雨綿綿,所以看不到影片裡2:33的景觀,那是在第一平台看到的太平洋。天氣好的時候,你站在稜線上,( 不是影片裡的第一平台,而是第二平台再往南一點的稜線 ) 向東看可以看到太平洋一望無際的蔚藍寬闊,向西看可以看到花東縱谷平原綠油油的稻浪,還有火車鐵軌像條絲帶般穿越稻田,美極了!不過那個影片已經隨著我之前的手機出海流浪而找不到了。

看到了第二平台,表示我們已經到達花蓮縣了。花蓮林務局在2008修復花蓮段僅僅2公里的道路,台東段因為當時台東林務局認為太過偏僻不具有修復價值而一直處於廢棄狀態,只有部落的村民跟獵人會上去採集跟打獵的獵徑,真正的古道早已因為公路的修築而鮮少有人跡。直到2014台東林務局才在東華大學教授陪同下再一次探勘,確認古道的歷史價值而撥經費由部落工班修築,隔年更是公開招標廠商,全面修築整條古道。

FB_IMG_1488981463400.jpg

以下為2014我跟著上去修築古道的紀錄。

http://amina2014.pixnet.net/blog/post/255472606

說實在我還滿佩服台東林務局的後知後覺的,人家花蓮林務局早就在2008修築完花蓮段,居然台東林務局認為古道偏僻不具修復價值。安通古道的珍貴不再於它已經鮮少人跡而荒煙漫草,它的價值在於它的古老歷史,它見證了從清朝,甚至更早期原住民早已用自己的腳走出的歷史,它見證了當時每一個朝代的背景與過程,記錄了居住在這塊土地居民的文化與故事,怎麼能因為已經沒有人走而不修復了呢?

不過也許是因為前兩年才決定修復而因禍得福,花蓮段的古道說實在已經不像古道而像一般平凡無奇的步道。當時或許還沒有生態工法這種觀念吧,所以花蓮段的修築是用重機具開路,用塑膠枕木蓋得又寬又平緩,走起來是很好走,但卻無法體會當年人們肩挑重物、披荊斬棘的辛苦。試想,如果擎天崗那一小段金包里大道被拓寬重建好讓遊客更加好走,我們又怎麼會真實看到當年人們是怎樣的智慧去蓋道路,從石頭的磨損度去感受當年的車水馬龍、絡繹不絕。

undefined

花蓮段的塑膠枕木階梯,道路蓋的又寬又平緩。

FB_IMG_1488981471124.jpg

走安通古道比較建議穿雨鞋,或至少要穿長褲長袖,因為古道少有人煙,又常年雲霧繚繞,所以山上很多螞先生蝗小姐。

FB_IMG_1488981466770.jpg

沿途一堆登山隊綁的塑膠條實在是非常礙眼,全被我拆了!很多地方同地點每個登山隊都綁,這不是跟阿陸仔去每個旅遊景點寫上"到此一遊"一樣的意思嗎 ? 說實話,整條路上綁的像是聖誕樹裝飾一樣的五顏六色實在很破壞這條古道的美。

FB_IMG_1488981484965.jpg

下山快到安通段入口的木碑處,我們聽到有人交談的聲音,是一對男女在採集植物,原來男生是植物學家,跟他朋友在收集古道上有趣的植物。他們正好也要下山,很好心的說要載我們下山,真是遇到貴人了啦!不然下山還有5公里的路,11路公車也要一個小時才到的了。我們真是太幸運了!謝謝貴人!

FB_IMG_1488981479928.jpg

 

 

 

 

arrow
arrow

    ami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